首页 > 现代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六百七百五十二章 时代特征

第两千六百七百五十二章 时代特征(2/2)

目录

不过见到周至的时候,老师伯一点生气的意思都没有,相反还倍感侥幸和高兴:“还是你师祖祖说得对,学术不怕早,出书不怕晚,看,这部就是证明?要是我们的成果已经交上去,想要国家再次以你这明州刊本为底本,重启《集韵》的校勘工作那可就难了……”

“在更早的北宋庆历本估计是不大可能出现了,所以这就已经基本是我们能够搞到的最早的刊本了,从权威性来讲,这也是官方认证的目前唯一的全本。”周至有些得意,对着老师伯拱手:“剩下的,就看老师伯一展妙手了。”

“听说你这些古籍一共花了两千多万?东西好是好,就是这也太贵了……”

“其实也不算太贵,这里头除了集韵以外,还有宋刻本十种、元刻本四种、明刻本十二种、清刻本二十六种、名家抄稿本二十七种,很多还都是孤本,加上是海外,你别折成人民币算啊,就算三百万美金。”

“这部还是两千多万吗?”老师伯现在说起来依然一脸的恐色:“当年国家给我们汉语大辞典,一共拨了五千元……”

“那是哪一年的事情了,百废待兴,全国就没有哪里不穷的。对了……”周至让麦小苗从包里取出来一个长方形的包装盒:“这是小苗和我给你带的礼物,一支钢笔。”

“哟,这可是好东西啊!派克的。”老师伯一看盒子上的烫金英文:“还是金笔尖?!太奢侈了……”

“小苗帮忙选的,师伯你喜欢就好了。”周至笑道。

“喜欢喜欢,谢谢小苗,谢谢肘子。”

《集韵》分韵的数目和《广韵》全同。只是韵目用字、部分韵目的次序和韵目人曾经奏请批准把《切韵》里的窄韵和音近的邻韵合并使用。宋景佑初年,贾昌朝也奏请“窄韵凡十有三,听学者通用之”(《玉海》)。

《集韵》这部书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的“集大成”,以及“琐碎”。

说它“集大成”,是因为它所用的韵部和北宋另一部韵书《广韵》完全一样的,不过在独用和通用的规定上,按照贾昌朝的建议做了部分修订,但大体总集和子集是差不多一样的。

而《广韵》又是在隋代《切韵》之上的增广,也就是说,《集韵》成书的年代虽然中原官话语音已经与唐代官话语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却也最大程度记录了当时的“古音”。

换句话说,《集韵》其实是还是一部宋代人讲唐代韵律的书,而对于已经变化了的语言习惯,做了部分调整合并而已。

而所谓的“琐碎”,是后世学问家对宋代学者习惯的蔑称,认为宋人记录东西过于的细致琐碎,以至于留下的资料浩繁冗杂,一般人很难从中分清主次,提取纲目,导致学习困难。

不过作为现代人的周至却不怕这个毛病,由计算机辅助,再复杂细致都不怕,反过来,却是其余朝代的文史资料失于“简练”,导致研究唐明两朝的东西,比如商业物价之类,都不得不从宋代资料里取法了。

《集韵》也具备这样的“时代特征”。

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收字很多,而收入的这些字当中,异体字又特别多。一个字不管有多少不同的写法,又不管是正体,古体、或体、俗体,只要有点根据,《集韵》都将之收进来,有的字竟多到八、九个写法。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