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章 女装攻城的传统风俗(1/2)
又过了一个月之后,埃及的瘟疫终于基本结束了。
官府能控制的地方,瘟疫结束得其实更早。开罗到亚历山大这一代,已经安稳了很长时间。杰士卡队长等人在几次会议之后,就离开开罗,提前返回大都,去汇报工作、分析情报,给后续的行动打前站。另一方面,脱欢也专门派人过来,说是要组织活动,作为纪念。
这次活动,和凯旋式差不多,或者说,脱欢推动它的目的,大概就是纪念这场战争胜利的凯旋式。不过,这毕竟不是正经的凯旋仪式,因此反而要轻松很多。众人又筹备了一段时间,等瘟疫过去,就开始举行狂欢。
他们在大巴扎中央的小广场,举行了简短的演说和祭祀仪式。
郭康这次却没有说自己应对瘟疫的经验教训,而是上来就对众人说,他听一些教会史学家讲过,说当年十字教崛起,成为帝国民间的主流宗教,可能就和2世纪开始的安东尼瘟疫有关。
面对疾病,显贵和祭司们无能为力,甚至带头逃跑,而哲学家们也只能不断谴责社会道德败坏,给不出任何解决方案。医生们同样无法应对这种现象,西医的祖师盖伦,自己也跑路了。最后,瘟疫让罗马损失了近三分之一人口,罗马最兴盛的时代就此结束。
在混乱和痛苦中,人们也对原本的上层丧失了信心。而在这种绝望的乱局里,十字教教会是仅有的还在努力维持秩序,号召人们互助,并且给下层提供帮助的组织。这些行为不能治愈瘟疫本身,但能很大程度避免瘟疫造成的次生灾害,挽回那些症状较轻的患者。因此,很多人开始支持乃至加入教会,让他们得以更快地发展起来。
而现在,面对同样的瘟疫,情况却反了过了。他听人说,现在欧洲很多地方,都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新思路,来反对和攻击教会。罗马主教对此无能为力,只能用暴力强行让反对者闭嘴,但当年的经验已经说明,这种方式是没有用的。
大家的信仰没有变化,攻守形势却逆转了。这就没法再把责任丢给天父天兄了,而肯定是人们自己的问题,是教会不再施行仁义的举措导致的。这个结论,如今看来,就更加明显了。
他对众人直言,说大家都知道,真神必定是独一无二的,而祂在人世间的代表,也应该仅有这一个罗马。因此,一方面,罗马是唯一一个有资格承接天命的政权;另一方面,他也应该是个普世的帝国,可以代表所有拥有不同习惯和文化的人群。
这既是一种特权,也是一种责任。罗马拥有天命,和凌驾于各个国家之上的权力,但也需要背负世间各种职责,向所有人传播仁义,让大家享受到上天的恩典。罗马的宗教,当然也应该于此对应。
然而,现在各种教派众说纷纭,各种国家也各自为政,这显然不是正常的情况,天下终归是要归于一统的。那么,到底谁更能得到上天的认可,实现这个目标呢?
以往,泰西这边,很少有人思考这个问题。要么是想古时候的罗马那样,只知道行霸道,不擅长宣扬王化;要么就是单纯只会念经,不知道如何应对现实问题。但从这次事件,就可以直白地看出,应该如何去做了。
他认为,这次能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看清了天命和仁义的相互关系。用仁义的态度对待百姓,就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和上天的认可,就可以贯彻各种命令,要求大家严格遵守秩序。而秩序得以遵守,就可以更快地消灭隐患,让百姓少受威胁和折磨,实现仁爱待人的目标。百姓体会了仁爱,自然会更加支持和尊重官府,让天命得以继续提高。这样下来,就步入一个良好的循环,再困难的事情,也有机会去解决了。
因此,他准备继续推进国教的整合。如今天下远没有到大家对于上天有不同的称呼,不同的理解,都是正常的事情。但从这次的情况看,只要能做到讲求仁义,关爱百姓,那么不管何种表达方式,都可以接受的。希望大家能认识到这一点,加入建设和发展罗马的行动中来。
换做平时,这种公开发言,肯定会受到不少人的指责。不管十字教还是天方教各派,毫无疑问都会有大批教士不认可他的说法,认为这是异端行为。但之前,对抗瘟疫的结果,实在是过于惊人了。
郭康说的那些历史事件和他总结的规律,大家并不是都了解,也不见得认可。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瘟疫确实破坏巨大,可能比洪水和天火带来的杀伤都更高,属于公认的、人力无法战胜的灾难。
无论是历史上的英雄帝王还是名医贤能,都对此束手无策。因此,久而久之,大家都近乎默认,这已经超出了人类的领域。历来,瘟疫和宗教兴衰总是密切相关,也有这方面的重要原因。
所以,现在没人敢出来,反驳或者质疑他的说法。实际上,很多人奇怪的,反而是他为什么不借机宣称自己是神选的先知圣人,乃至人间的神之类——在地中海世界,这种人其实一直层出不穷,以至于教会都得经常警告大家,不要迷信,不要相信假先知。
只不过,以往大部分,都是自己吹得厉害,但是拿不出对应的实际表现,因此往往被识破。而郭康明明有了很惊人的成果,却非要说自己和神性无关,甚至经常告诉大家天兄不是他们想象的那种“神”,劝大家多关注人间,注重灵魂的自由选择,而不是神又让我干什么了,说这才是天父天兄期许的。这种情况,以往还真的少见……
所以,其他宗教人士也不知道怎么应对他这种情况。他提出的理论,大家也只能赞同。要不然他放弃仁义这些说法,真去抢教义解释权了,可就麻烦大了……
演说之后,大家就开始组织庆祝活动。有人制作了一面大旗,上面画着斩落白色骑士的长刀,给郭康披了上去。兴奋的人群到处唱歌跳舞,官府则按照之前的计划,把剩下的经费都拿来采购大饼和肉,向参与庆祝的公民分发。城市里,很快进入了狂欢的氛围。
而此时,在南方,一处城镇外,一队人正在棚子里休息。
领头的正是梅尔特姆。队伍里,还有老海胆和他的学生伊德里斯,以及其他几个当地学者。另外,还有两个官府派出的信使,跟在他们后面。
埃及的气候一向炎热,如今已经算是夏天,太阳更加毒辣。中午时分,已经不太适合继续赶路,因此,大家都缩在棚子里,吃点东西,顺带休息下,准备等下午再继续前进。
“我们离巴赫那萨还有多远啊?”一个使者一边喝水,一边问道。
“不远了,今天傍晚应该就能到了。”靠在骆驼旁的伊德里斯回答道。
“那就好。”使者闻言松了口气:“打仗我都没怕过,但这一路,可真是紧张得够呛。”
“哎,估计没个十年,是恢复不过来了。”老海胆很是沮丧:“可惜啊,我们要是能控制更多的地方,大概还能少死很多人吧。”
众人一时沉默。片刻后,伊德里斯问道:“老师,你之前来过这里?这地方之前很繁华么?”
“这条路一直都很繁华,因为本来就是上下埃及之间连通的要道路,往来商旅很多。”老海胆说:“城里有一些著名的寺院和烈士公墓,因此也有一些来朝拜的人。以往,这地方算是人口密集区了。”
“啊,我都没什么印象呢。”伊德里斯想了想,说道。
“这里不是那种专门的宗教圣地,所以我们那边没人专门来吧。”老海胆说:“巴赫那萨的称号叫‘烈士之城’。城里的寺院,也都是因此建立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