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成奴才了?(2/2)
在全省府学和知名书院旁建设成套住宅,再将这些住宅跟“名校”借读挂钩。
也就是想要到名校读书,除了要交借读费外,还得购买这些住宅,要不然不给上。
将教育真正搞活,为大清的国库和老太爷的内库创收。
这个法子绝对来钱快,谁让中国不管哪个朝代,只要不是乱世,做父母的都望子成龙呢。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是深深烙在汉人骨子里的。
马副校长说巡抚大人结束院试后就去了知府衙门,好像在同知府大人商量运河的事。
运河停摆的影响越来越大,南北两端被迫停下的船只多达几千艘,对扬州市面的负面影响也开始增多。
已经有不少商人“组队”到知府衙门告漕帮的状。
总商黄均太代表八大盐商请求巡抚大人能够出面调和漕帮和漕运衙门,尽快让运河恢复交通。
盐政衙门也已派人去淮安同漕运衙门接触,都希望这次运河停摆事件能和平解决,而不是漕运衙门采取强硬手段导致事态升级。
毕竟,光扬州的漕工就有数万之众,万一真打起来很难说其它地方的漕工会不会声援扬州,尤其淮安那边的漕工数量更多达十万人。
署两江总督的江苏巡抚福崧是倾向于替双方调和的,因为一旦事态升级到不可挽回地步,那不仅漕运总督要倒霉,他这个江苏巡抚也要跟着受牵连。
前年漕帮凤中二帮几千人把粮道给围在衙门五天,一度传出漕帮造反消息,吓的前安徽巡抚何裕城出面协调给漕工涨工资,事件才得以平息。
何裕城为何不敢采取强力措施把漕帮驱散?
还不是担心逼反漕工,酿成地方大祸。
现在福崧面临的情况跟进京给老太爷贺寿死在路上的何裕城几乎一模一样。
只要有些理智的就不会盼着事情闹大。
问题是漕运衙门那边可能是“面子”原因仍跟漕工僵着,就在扬州举行院试时,漕运总督管干贞听信
结果与漕工在高邮段大打出手,上千名配备武器的漕兵被三千多手持竹篙的漕工打退,这次事件双方都有伤亡。
漕标那边死了五个人,漕工这边则有十几人受伤。
很明显,漕运总督所辖的漕标根本不是漕工的对手,因此漕运总督管干贞便要调动扬州、淮安的绿营驻军帮助镇压漕工。
但这需要江苏巡抚福崧的批准。
福崧肯定不会发兵镇压,只象征性的要求扬州知府出面同漕工协商,能否先“恢复”运河,或者说允许一些商船通行。
替赵安指挥行动的丁九没有答应,坚持漕运衙门结清欠他们的运费才肯“出工”。
表面上,漕帮是绝不承认是他们故意“瘫痪”运河的。
这一点,赵安对丁九强调再强调,一切都是意外。
见漕帮坚持要漕运衙门给钱,知府方大人也是无奈,此时下属甘泉知县丁承恩却站出来说愿意替漕帮到淮安跟漕运衙门协商。
方知府自是求之不得。
老丁昨天启程去的淮安,去之前到赵安这边来过。
赵安也以旁观者身份给老太爷上了一道折子,折子中没提自己被打的事,只说漕运衙门欠漕工运费不给,导致漕工无钱过年,把运河中断的责任全推在漕运衙门头上。
“你帮我打听一下巡抚大人什么时候走,另外走公账给我买一些拿得出手的礼物,我好拜访一下巡抚大人.”
赵安这边正安排着呢,童训导风尘仆仆带了一人过来。
是恒利钱庄的石掌柜。
“赵大人,恭喜恭喜啊,京里传来消息,皇上赏大人内务府包衣公中籍,往后大人就是我们内务府的人了!”
石掌柜是发自内心的替赵委员欢喜,因为往后赵委员就是真正的自己人了。
“内务府包衣公中籍?”
赵安愣在那里,这是哪的身份证?
“大人?”
马副校长以为校长大人欢喜过头了,因不知石掌柜是什么人,照惯例摸出几两碎银子就塞在人手里算作“报喜钱”。
童训导也是喜笑颜开,校长大人入了内务府包衣籍,往后那前程可就大大的顺利。
包衣,高他们汉官一等呢。
石掌柜也愣了下,却是笑着接过报喜钱,正要开口说话,却听赵委员在那“呸”了一口,骂道:“他妈的,我成包衣奴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