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要爬一起爬(2/2)
购地费用由县里统一出资。
二是给予“现金”补偿,村民拿了钱后可以自己选择在哪生活,只要不出扬州府就行。
赵安听后表示满意,然后跟老宋提出自己的意思,就是动员县学一些“笔杆子”给丁县尊为民谋福这件事写些文章,造造声势,好为老丁的进步出份力。
要先在甘泉县各界掀起大的舆论,把“老丁是个好县长”送上县热搜第一,然后借着这股舆论热潮再到府、到省,乃至到朝廷。
不管哪个年头,官员的风评对于官员的进步都是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
而风评这东西,实际是可以人为制造,且非常轻松的。
赵安有这方面经验,不拿来牛刀小试一把有点浪费。
老宋听的很认真,也是头次真真切切感受到赵大人所说“舆论”二字对于官员有多么重要。
赵安想了想忽又吩咐老宋道:“抚台大人不是在我们扬州么,这样,你马上回去准备几把万民伞。”
“万民伞?”
老宋愣了下,万民伞这东西是地方官离任的时候由当地士绅富商送的,意思父母官在时像伞一样庇护一方百姓。
送的越多,越表示这个官有面子。
如果这个官是被撤职或者降职,当地还有人送伞,甚至拦轿,则说明这个官绝对是个清官或者好官,对百姓有情有义。
是个造势的好工具。
另外一个则是德政碑,那玩意相比万民伞制作比较复杂,工艺也麻烦,临时弄不方便,所以赵安给省了。
“丁大人去了淮安,一时半会回不来,这万民伞总得他回来再组织百姓送吧?”
老宋言下之意是不是急了点,而且时间点也掐的不好,最好是过完年开春送,因为那个时候正是工程全线开工之时。
赵安却摇头道:“万民伞不是送给丁大人的,是送给抚台大人的。”
“啊?”
老宋一头雾水:不是说“包装”县尊大人让他好升官么,怎么却把万民伞送给跟此事毫无关系巡抚大人的?
赵安不解释,只继续对老宋说道:“你是县学的宗师,县里的士绅肯定要卖你面子,你组织多一些士绅,再花钱雇一些百姓跟着一起送。钱嘛,你从县学账上支一些,不够的话我从府学账上给你拨一些。”
顿了顿,强调让士绅百姓给巡抚大人送伞时,一定要说是感谢巡抚大人为扬州百姓兴修水利,预防水灾,别的不用说,更不用提老丁的名字。
老宋迟疑道:“县里修水利的事巡抚大人怕是不知道。”
赵安轻笑一声:“抚台大人是不知道这件事,但他老人家不会问么?抚台大人问了便知丁大人的事,如此丁大人是不是就入了抚台大人眼?
老宋,你要记住,不管做什么事,功劳再大也是上面领导有功,明白?抚台大人有了面子,回头是不是就得照顾丁大人?我们捧一个人,未必直接捧,有时捧他的上司比直接捧他还有用。”
“嗯?”
老宋由衷赞道:“大人高见!难怪皇上会收您当奴才!”
不是讥讽的反话,是实实在在的好话。
赵安欣然受之,把抚台大人这么一捧,老丁再替漕工跟漕运衙门协商成功,想不升都难啊。
什么叫同党?
同党就是大伙一起往上爬,而不是光我爬,不带大家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