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当奴才没福利(1/2)
巡漕御史也是七品官,跟督学委员一样都有巡视、查察、纠劾、章奏权力。
就是可以打小报告,直达老太爷案桌的小报告。
没有定制,有时四人,有时六人,有时十多人,乾隆十七年就在通州一地增派巡漕御史四人。
说白了,老太爷爱派几个就派几个,都察院管不着,吏部也管不着。
真叫你们管了,老太爷管什么?
御史按规定只能由进士担任,赵有禄是特赐同进士出身,这方面是符合规定的,不算太过越格。
和珅揣摩老太爷意思,应该是让已经成为内务府包衣的赵有禄去淮安看看实际情况,弄清楚此事真相上报,因为没有比奴才更值得信任的人了。
两淮地界倒是还有两个奴才,一是盐政阿克当阿,一是巡盐御史郑博文,但这两人都没有向朝廷递折子反映扬州运河乱象,说明这两个奴才要么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么就是和漕运那边有什么私下勾当。
有些奴才在外面当官当久了,难免和地方产生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遇事便不敢直言。倒是一些新奴才敢于如实奏禀,不畏权贵。
无疑,赵有禄这个奴才够新的,加之其第一时间就给朝廷上报扬州运河乱象,分析的还很有条理,瞧着是个懂行的,老太爷自然就想让这个新奴才多担一些担子。
另外,魁伦说赵有禄是他和珅的狗,自家狗能被皇上看重多委些差事,于和珅而言肯定是好事。
起码表明在老太爷心上他和中堂的地位无人可以取代。
当下按老太爷意思吩咐下去。
赵有禄兼任巡漕御史由军机处安排都察院办手续,漕帮这边却是得通知署两江总督的江苏巡抚福崧代为传话。
因为老太爷赐给漕帮的信物龙头棍锁在两江总督衙门内。
和珅对漕帮的事不太了解,只知老太爷早年下江南时和漕帮有过交道,具体什么交道就不清楚了。
老太爷也似乎不愿跟人提及早年和漕帮的事,估计有什么隐秘在里面。
听宫里老人说,被废圈死在冷宫的那拉皇后之死似乎跟漕帮有关,说是老太爷带那拉皇后南巡时跟漕帮一个女人打的火热,那拉皇后看不下去规劝了几句,结果惹得老太爷暴怒,一气之下将那拉皇后给废了。
究竟是否如此,和珅也不敢细探,因为那拉皇后之死是老太爷心中的一根刺,谁要敢在他面前提那拉皇后半个字,老太爷必定要暴跳如雷的。
扬州这边赵安正在接受何太医的诊治。
在场的还有马副校长,以及陪同何太医过来的扬州同知崔大人。
除了何太医外,内务府也来了个两个工作人员,是给赵安办理加入奴才行列手续的。
因为就是普通工作人员,级别不够,所以由同知崔大人出面陪同就够了。
把人领过来介绍一番后,崔同知便先行告辞,年关将至,封衙之前尚有许多事要办。
能当太医的肯定有两把刷子,简单看了下赵委员的屁股后,何太医就命随员取来药箱,从中取出在京时就调配好的药给赵委员“糊”上了。
一股透心凉的感觉。
一看就是好药,估计里面含有薄荷成份。
其实双方都清楚这不过是个象征性的看病仪式,皇上之所以派何太医过来,无非是让江苏官场对赵委员的身份价值重新评估。
潜台词应是:“有禄是朕的人,你们给些面子,别再找他麻烦,要不然朕很不开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