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春秋晋国风云 > 第338章 从简的公务接待

第338章 从简的公务接待(2/2)

目录

其实赵武更希望的,是赶快结交子产这样有本事、又懂礼仪且善谋能断的郑国贤大夫。

正巧,刚刚在虢邑会盟中被赵武救下的鲁国上卿叔孙豹也一起到了郑国。于是,赵武热情邀请叔孙豹一起参加宴会。

赵武派人将自己一切从简的意思对郑国人讲了,但郑国人在执国卿大夫子皮的坚持下,还是拿出了最高规格来接待。

史料记载:五献标准的宴席。

什么是五献?

这是朝聘的一种礼数,即要“具五献之笾豆於幕下”,同时在宴会厅的门外要安放缶,并将酒壶放在宴会厅的桌上。

缶是当时一种用陶瓦制做专门用于盛酒的宴会或祭祀用品。笾豆可不是什么豆,而是古代祭祀及宴会时常用的两种礼器,竹制的为笾,木制的为豆。

这两种玩意儿一摆,就知道这个宴席是什么规格了。

当时接待国外的使者,是根据其级别来安排酒宴的。天子是从来不出访的,所以他派出的使者一般是卿级人物和公爵级别的大夫,可以享受九献规制,侯伯级别的可以享受七献规制,子男爵位的可以享受五献。

对于诸侯国来讲,在当时整个春秋江湖,有一个内定的规矩,那便是齐国、晋国、楚国这样的大国卿级大人物,其地位相当于子爵男爵诸侯国的国君。

也就是说,赵武这样的晋国执政大臣,来郑国聘问,享受五献的酒席是符合规制的。

所以赵武还没进宴会厅,便看到了摆设在门口的缶,他知道郑国人准备隆重招待他。

正式的招待,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有严格的讲究,这对赵武来讲其实是不堪重负的。一整套繁文缛节下来,大家都累得不行。

赵武很不愉快,他便没有直接进入宴会厅,而到外面转了转。

子产发现了这个细节,他对子皮道:“赵元帅此前已经打过招呼,希望我们一切从简,我们何不安排一次农家乐,大家也不要过于拘束,那就行了。

赵元帅此人幼年经历坎坷,所以待人谦逊有礼,为人极其低调,我看咱们还是不要违背了他的初衷吧。”

子皮很犹豫:“但那是不符合礼制啊,能行吗?”

“这肯定行。实话讲,你我难道也不希望大家轻松自由些吗?周礼的许多规定实在是太枯燥死板了。我看,对于周礼,我们就是本着怎么对我们郑国有实际意义,我们就怎么使用。

现在赵元帅既然想从简,那我们就和他来一次不需要过分讲礼的轻松接待吧。”子产非常自信。

子产重新选择了一个吃饭的地儿,去掉了一系列的繁文缛节,将郑国几位重臣都叫来,大家随便吃,随便说。

赵武非常高兴,在这场宴会上,叔孙豹专门为赵武赋了《鹊巢》这首诗。这是一首取自《诗经?国风?召南》的诗,以谢赵武救命之恩。

赵武起身对叔孙豹行礼道:“夫子太客气了,赵武实在不敢当啊。”

叔孙豹非常感慨,他这样熟读诗书的牛人情不自禁又赋了《采蘩》这首诗,并道:“小国献上薄礼,大国爱惜,小国岂敢不服从大国的命令?”

郑国执国大夫子皮也赋《野有死麕》的最后一章:“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这是子皮赞美赵武以义安抚诸侯,从不强加非礼给诸侯。

赵武非常感动,他赋《常棣》这首诗:“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此诗取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赵武的意思就是咱们兄弟几个亲密无间,不用去在乎世俗之人如何看待!

听赵武说出这样的话,在座的所有人都感动了,大家全都站了起来,对着赵武行礼,然后大家共同举杯道:“我们这些小国靠着您,从此不再担心了。”

这是赵武一生之中喝得最尽兴的一次酒了吧,每个人都喝得很开心。

是的,酒桌上,没有繁文缛节,没有虚情假意。大家亲如兄弟,敞开心扉,放下心结,一切都在酒中,一切都在不言中!

这难道不正是赵武辛苦一生的追求吗?世界和平,天下大同,诸侯之间,如同兄弟,和平相处,喝酒吟诗,人生当斯,夫复何求!

史料记载,酒席散后,赵武走到院外,对着皎洁如盘的月亮喃喃道:“今生今世,怕是再也不会有今晚的快乐了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