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大明景泰:皇兄,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133章 在大明,读书很贵的

第133章 在大明,读书很贵的(2/2)

目录

【第三阶段】当你寒窗苦读多年,胸有成竹想要去科举证明自已。

中举并非易事,你必须闯过三大试:县试

府试→乡试(省城)→会试(京师)。

参加科举,要缴纳报名费0.2-0.5两银子,你还要廪生作保,保金不限,另计。

赴考县试

府试的路费,如果你在本地,那没事了,万一在别的县城,至少需要1-3两银子(包含食宿)。

参加乡试,需要前往省城,如江南考生赶赴应天府(南京)。

这段路程的花销,根据你的出发地来计算,平均10-20两银子,如果你在偏远地区,至少要30-50两银子。

如果你乡试通过,恭喜你,有机会见到皇帝本人,这是莫大的殊荣。

古代车马不便,举人入京至少耗费数月,在这段时间里,主要花销在于食宿、车马、交际,平均50-100两银子。

当然,贫困举子可以向朝廷申请“公车银两”补贴(约20两)。

这时候,应该就有人要举例子了,哎呀,那个金濂不也是贫困生吗?你看他赴京赶考都有富人资助呢。

确实存在这种情况,可惜不算普遍。

富人有钱但不傻,首先要看你的乡试成绩,其次要看你的颜值,最后看你的脸皮。

三者兼备才会资助你的。

以上列举出来的花销,只是正经花销,还有不正经的呢,比如说贿赂考官。

综上所述,明朝读书人从启蒙到中举,至少需要50-200两白银,这还是你首次参加就中举的特殊情况。

但凡考多几次,地主家也没粮了。

普通老百姓每年才能攒下多少钱啊?真的很难托举。

那明朝有没有励志的贫困生中举呢?

有,海瑞算一个,他母亲织布供其读书,勉强完成科举。

张居正出生于地主家庭,在参加乡试之前,家里给他聘请名师,就已经花费了数百两银子。

这就是“寒门难出贵子”的典故由来。

......

无论在哪朝哪代,能读得起书的,最起码是个地主阶级,绝大多数人都出生于士绅家庭。

尽管明朝已经没有了世家对知识的绝对垄断,但读书依旧是一个烧钱又看不到进度条的风险行业。

因此,朱祁钰收割读书人的韭菜,他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在天书阁的外围,朝廷征收了一大片区域,将其打造成一个高端商业区。

有许许多多的餐饮、住宿店铺包围其中。

所谓的无人免费书店,只是为了制造一个噱头引流。

朱祁钰怎么可能会做亏本的生意呢?

天书阁分店开业后,因为资料齐全,必定会吸引大批读书人,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妈的,在家一个人枯燥无味的啃书有什么意思?

然而,天书阁内部的桌椅终究有限,估计要在半夜排队,才能占到一个位置。

那么多人,他们去哪?

这时候,周围的酒肆茶楼就派上用场了。

只要你进店消费,就能坐上一个绝佳位置,或者与几个好友一起学习,岂不美哉?

商家如何经营,那是他们的事,朝廷不管。

只要别想着偷税漏税,隐瞒真实财报,企图少交租金,只要你们老老实实做生意,户部就不会上门送温暖。

当然,如果发生了经济纠纷,靖安卫还是会出面调解的。

......

等等,你以为天书阁就只靠收取租金来赚钱吗?

目录
返回顶部